电影评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术。需要把艺术细节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把故事情节和导演对事情的看法的联系起来。这是因为一个人物常常代表一种看法;一个件事或者一个东西往往象征一个文化理念。
生词表
中文 | 英文 | 中文 | 英文 |
学问 | knowledge | 技术 | technique |
艺术细节 | artistic details | 社会现实 | social reality |
联系 | connect | 故事情节 | story plots |
代表 | represent | 象征 | symbolize |
折磨 | torture | 尽孝 | filial duty |
文化认同 | cultural identity | 身份认同 | self identity |
离婚 | divorce | 怀孕 | pregnant |
食谱 | cooking book | 含蓄 | reserved |
开放 | open-minded | 保守 | conservative |
相对 | relative | 冲击 | clash |
矛盾 | contradiction | 认同危机 | identity crisis |
拒绝 | refuse | 做爱 | make love |
受伤害 | traumatized | 便当 | boxed lunch |
生活方式 | life style | 聚餐 | dinner party |
地道 | authentic, true | 传统 | tradition |
味觉 | sense of taste | 压抑 | hold back |
电影分析
请你说说左边的具体人物和故事情节与右边导演的看法和他所关注的问题有哪些关系
characters and plot details | problems that directors address |
家珍、家倩、家宁觉得和爸爸老朱每周末的聚餐是一种折磨 | “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 |
家珍不想谈恋爱,要给爸爸尽孝 | |
家倩有很好工作,喜欢在家做饭做爱 | 中国(台湾)人的文化认同与现代化 |
家宁在快餐店打工,没结婚就怀孕了 | |
老朱喜欢锦荣,但表达爱很含蓄 | 个人幸福与集体利益的顺序 |
老朱不写食谱,台湾饮食文化多样混杂 | |
朱爸爸通过食品表达爱 | 西方文化对中国(台湾)社会的冲击 |
家倩对性爱的态度开放,家庭观念保守 | |
朱家墙上挂着已故妈妈的相片像家倩 | 传统价值观、性压抑、性解放 |
影片最后,家倩回到老房子给老朱做饭 | |
老朱鳏夫16年不再婚, 失去了味觉 | 个人的身份和文化认同随历史而改变的 |
朱爸爸和家倩都用食品传递感情 | |
家倩喜欢家庭生活比有挑战性工作更多 | 开放与保守的价值观是相对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三个女儿都有工作;唯一家倩没结婚了 | |
家珍对婚姻和尽孝很矛盾 | 文化认同危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老朱每天给锦荣的女儿做便当🍱 | |
Raymond跟同时睡几个女人 | 个人的幸福还是家庭的利益更重要 |
家宁抢了她快餐店女工友的男人 |